以家為圓心,在適宜步行的范圍內可滿足社區生活基本需求,不僅是上學、就醫、購物、吃飯、休閑等活動,就連“小修小補”便民攤點等瑣碎事情都能輕松解決……再加上完善的基礎設施、健全的管理機制,擁有這些特征的社區叫完整社區,在我市越來越多的地方出現。
來自市住房城鄉建委的消息稱,我市以建設安全健康、設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社區為目標,結合城市體檢、城市更新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大力開展城市居住社區建設補短板行動。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完整社區433個,覆蓋率達22.2%,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初顯成效。
建機制摸家底立標準強示范,推動試點全面開花
為什么要推進完整社區建設?
“社區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是城市社會最基礎的單元和細胞?!笔凶》砍青l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隨著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單一、低效的社區服務已不能滿足社區居民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開展完整社區建設,不僅是解決突出民生難題、創造高品質生活的關鍵舉措,也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激發城市活力的重要途徑。
去年,住房城鄉建設部、民政部等印發《關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22年10月開始,開展為期2年的試點,完整社區建設主要圍繞“完善社區服務設施、打造宜居生活環境、推進智能化服務、健全社區治理機制”展開。
如何高效推進試點?重慶以社區為單元推動城市有機更新與品質提升,確立“建機制、摸家底、立標準、強示范”四步工作法,實施“新建項目+完整社區”“片區更新+完整社區”“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城市體檢+完整社區”等舉措,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實現良好開局。
我市建立完整社區基礎數據收集平臺,收集社區基礎信息、公共服務、商業、市政、公共活動空間、社區治理等6大類30小類基礎數據,形成城市社區基礎數據“一張圖”。
針對大多數老舊社區“擠、窄、陡”,居民改善活動場地品質訴求強烈等問題,出臺《重慶市綠色完整居住社區建設操作指南》《重慶市綠色完整社區評價細則》等文件,編制了《社區活動場地建設示范圖集》,為完整社區建設提供指導。
此外,重慶強化部門聯動,將完整社區建設與市發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商務委、市衛健委、市體育局、市能源局等部門開展的養老托育設施建設、充電設施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國球進社區”等重點工作協同推進,取得不俗進展。
我市還強化示范引領,區縣全覆蓋推進完整社區建設。2021年,全市選取82個社區先行開展完整社區市級示范創建。2023年,涪陵區太平街片區、江北區渝北社區、九龍坡區民主村社區、南岸區金堰社區、重慶高新區康居西城第二社區入選全國完整社區建設試點。
部門社區居民攜手并進,共同形成試點合力
4月底,民主村片區城市更新項目(一期)(簡稱“民主村項目”)正式亮相。盡管全程參與改造,但最終呈現的效果,還是讓許多居民大吃一驚。
“梳妝”后的民主村社區,不僅所有樓棟穿上了“新衣”,部分原來廢棄的公共空間被改造成運動角。新建的社區公益食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站、城市會客廳等,滿足了大家的日常需求?!白鰤粢矝]想到,我們能住進電視里看到的‘高檔社區’?!本用耜惔馗锌卣f。
民主村項目成為大家的“心頭好”,在于其找準發力點,增強居民的認同感和獲得感。
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市堅持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理念,開展“三師進社區”(即工程師、建筑師、規劃師)、“市民醫生”行動,引導居民全程參與,形成完整社區建設的合力。
民主村項目從前期調研、設計到施工、竣工亮相,集聚了近20名“三師”的智慧?!叭龓煛眰冏哌M社區,與居民召開三四十次院壩會,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九龍坡區“市民醫生”活動還把熱心市民、專家對片區的治理建議,及時反饋給規劃設計團隊。得益于精準的更新方案,民主村項目不僅較好地解決了居民關心的房屋破舊、交通擁堵、配套缺失等問題,還營造了濃郁的城市煙火氣。
民主村的蝶變,是我市高質量推進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的剪影。據統計,通過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等活動,全市已建成達標社區綜合服務站685個,占比35%;達標社區文化活動站1044個,占比52.9%;達標養老設施780個,占比39.6%;達標社區衛生服務站594個,占比30.1%;達標幼兒園、托育所818個,占比41.5%。
上得了“云端”,接得了“地氣”,也是重慶完整社區試點的一個亮點。涪陵區太平街片區依托重慶移動涪陵分公司引入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建設智慧社區管理服務平臺。兩江新區萬年路社區引進百齡幫專業社工機構和“幫幫寶”智慧養老平臺等系統,線上、線下開展專業化居家照護、醫療診斷等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樂享高品質生活。
持續深化社區治理,居民幸福生活再升級
除了營造生活新體驗外,探索治理新模式是完整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如何通過社區這個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激發基層治理活力,讓居民幸福生活再升級?
渝中區雙鋼路社區建立街道、社區、單元三級網格,將社區劃分為13個單元網格,街道干部和社區工作者擔任單元網格長,按照“一格十二員”的方式配備支部書記、志愿者、物業人員、安全員等,每日巡查和處置安全隱患等問題;依托“馬路辦公”“五長制”“街道點題、部門答疑”等機制,基本實現公共事務“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
南岸區金堰社區團圓堡片區整合零碎資源,建成全市第一個集黨建、教育、文化、養老、就餐、辦事、治安于一體的社區黨群服務陣地,構建15分鐘黨群生活服務圈。社區開辦的老年學校、護理學校,既拓展了老人的休閑方式,也傳播了科普知識。升級的社區食堂不僅提供價廉物美的“暖心餐”,還推出外賣、上門炒菜等服務。不僅如此,社區依托“和家”文化服務中心,引導居民成立文體“和樂”、慈善“和心”、治安“和寧”、自治“和美”四大類12個“和家”社會組織,吸引200多名志愿者在社區治理中發揮積極作用。
我市探索“黨建+物業托管”“黨建+社區自管”“黨建+居民共管”模式,不斷提高黨建統領物業服務質量水平。全市有700余個老舊小區引入專業物業服務或組建社區物業服務中心,其余也明確社區黨組織指導下的業委會、物管委或居民小組自治機制。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推動社區共建共治共享,成為我市完整社區建設的特色。
接下來,重慶將以現代社區建設為引領,通過一系列“提規、提標、提量、提質”措施,強化城市體檢的基礎性作用,高質量推進項目試點并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完整社區建設,力爭2030年完整社區覆蓋率達60%以上。
王靜 劉廷 圖片由市住房城鄉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