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眲倓傔^去的7月,遍及巫山全縣23個鄉鎮222個村的30萬畝巫山脆李,產量達到13.5萬噸,綜合產值突破18億元。
許多人并不知道,種植30萬畝巫山脆李,還治理了66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
巫山是渝東北片區最大的巖溶地區,全縣巖溶地貌總面積達409.82萬畝,占總面積的93.1%。巫山將生態修復和產業發展相結合,走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道路,在越來越多的石漠化土地上“種”出綠色產業,實現了“治理”與“發展”兩相宜。
《重慶市推進以區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中明確提到,要有序發展重點生態功能區區縣城,推動武隆、城口、云陽、奉節、巫山、巫溪、石柱、秀山、酉陽、彭水積極探索山區庫區強縣(區)富民新路子,加快發展生態經濟,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建設“小而美”的精致區縣城。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秉h的十八大以來,我市各區縣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為美麗重慶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
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
重慶既是長江上游的經濟中心,也是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的最后一道關口,對確保長江流域生態安全、支撐長江經濟帶發展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近年來,重慶各區縣堅持上中下游協同,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在守護一江碧水兩岸青山的同時,也建設著生態宜居的美麗家園。
“人呵護山水,山水養育人?!?月底,位于長江邊的奉節永樂鎮酒溜村村民張登華正在自家果園里忙碌著。望著一江碧水浩蕩東流,他感慨萬千,“以前是鐮刀、斧頭伸向山林,糞水、垃圾直排長江,山越禿水越臭人越窮?,F在山綠了,水清了,我種了一千多棵臍橙樹,日子也越過越紅火了?!?/p>
奉節旅游資源得天獨厚,自然、人文景觀都十分豐富,三峽水庫蓄水后更是呈現出“高峽出平湖”的壯麗景觀。
然而,奉節全縣平均海拔1100米,山高、坡陡、溝深、土薄,水土流失隱患大,境內巖溶面積435.7萬畝、石漠化土地166.3萬畝,自然生態脆弱。
為改變這種惡劣的地理條件,奉節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一體化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保護和修復,不斷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科學、有序、強力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工作,嚴格落實“河長制”“林長制”,實施“兩岸青山、千里林帶”工程,開展“綠滿夔州·花漾奉節”行動,強化流域綜合治理。
截至目前,奉節共完成37.2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積治理、8公頃歷史遺留和關閉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巖溶地區石漠化和水土流失面積915平方公里,改造荒山4000余畝,完成長江北岸岸線生態修復4.86公里。
午后,綠樹成蔭的巫溪縣城柏楊河公園清靜且涼爽,許多市民在樹陰下乘涼。
很多人不知道,公園里那一棵棵樹葉形似馬褂或鵝掌的高大喬木,是國家二級重點珍稀瀕危保護植物鵝掌楸。
野生鵝掌楸生長于陰條嶺大山深處,尋常人難得一見??伤鼮楹螘诎貤詈庸珗@里蔚然成林?
“我們在城市規劃中提出把珍稀植物和高大喬木保護性移栽到縣城,構建‘多園相連、連園成林’的城市‘森林綠肺’?!蔽紫巹澴匀毁Y源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地處三峽庫區腹心的巫溪堅持以高水平國土空間規劃引領高標準建設,圍繞“青山常綠、溪河環繞”的自然山水,順應大山大水生態基底,打造高品質“小而美”特色宜居縣城,實現了從曾經“臭氣彌漫臟亂差”到現在“水清岸綠景如畫”的根本轉變。
探索綠色發展新路徑
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入夜,“九黎城01號”游船從彭水縣城緩緩啟航,游船上滿載游客。
“仿佛置身于夢境?!毙写跒踅?,入眼皆是兩岸燈火輝煌,這讓第一次來彭水的湖南游客徐銀霞驚嘆不已。
彭水旅游資源豐富,擁有“民族、生態、文化”三大特色:是重慶的苗鄉、中國的苗鄉、世界的苗鄉;有摩圍山、七曜山等生態屏障和烏江、郁江等生態水系;有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的苗族文化、鹽丹文化、黔中文化和紅色文化。
近年來,彭水把生態旅游業作為第一支柱產業,高質量建設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態特色宜居城、生態旅游目的地、生態產業發展區、生態文明示范縣,高水平打造“世界苗鄉·養心彭水”。
今年五一假期,貴州游客楊世芳時隔20年后再次游覽芙蓉洞,不禁感嘆這里的變化之大,讓人在欣賞神奇景觀時,忘記了旅途勞頓。
芙蓉洞于1994年開放,那時武隆還是傳統農業縣,喀斯特地形讓山區農民只能發展低效傳統農業,致富困難。打造芙蓉洞景區,讓武隆初嘗發展旅游的甜頭,由此走上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過去不保水、不保肥的喀斯特地貌,因險峻的山峰、幽深的峽谷成為旅游勝地。
如今的武隆,既擁有雄奇險峻的天生三橋、“南國第一牧場”仙女山、鬼斧神工的芙蓉洞、“地球最美裂縫”龍水峽地縫,也有網紅打卡地白馬山“飛天之吻”、叢林探險萬峰吶溪原鄉……
作為支柱產業的旅游業,已融入了當地人的血液,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常年保持7%以上。
“武隆旅游從1994年開始經歷了兩次‘創業’,讓武隆基本實現了從山區農業縣到旅游大區、旅游強區的跨步躍升,走出了一條彰顯武隆特色的綠色發展、強區富民新路子?!蔽渎^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武隆正在進行以國際化為引領的“三次創業”,力爭到2024年接待游客超過4800萬人次,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建設“小而美”區縣城
讓群眾更有獲得感
今年3月,云陽環湖綠道被選為全市第一批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
全長33公里的環湖綠道,面積約500公頃,曾是一條垃圾遍地、蚊蠅亂飛的江岸“傷疤”。2014年,云陽借助濱江庫岸綜合治理工程開始建設環湖綠道項目。如今,涵蓋6個魅力分區、串聯八大主題公園的生態綠道、文化綠道、休閑綠道,構筑了一個集生態治理、岸線保護、園林綠化、休閑觀光、健身娛樂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濱水生態公園,呈現在世人面前。
為建設全域生態山水公園城市,云陽還從城市微小空間入手,見縫插綠、破硬復綠,增設健身、運動、兒童游園、娛樂設施等,每年新建、改造6處以上口袋公園。截至2022年底,云陽已建成公園綠地面積737.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0.42平方米?!伴_窗見綠、推門見景”在云陽已經實現。
云陽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依托全域公園城市建設,不斷完善公園體系,豐富公園類別,因地制宜、見縫插綠精心打造更多休閑游玩的“方寸之地”,以繡花功夫建設山地特色生態之城,讓市民幸福感、獲得感越來越強。
夜幕降臨,燈光下的秀山西街青磚綠瓦,雕梁繡柱間,清澈的梅江河在西街外蜿蜒流淌,仿佛讓人置身一幅美輪美奐的畫卷中。
始建于乾隆二年的西街因梅江河而靈動,梅江河也因西街而充滿故事。
可因錳礦開采、畜禽養殖等原因,梅江河水質曾一度惡化,群眾怨聲載道。秀山在全面推行河長制中,“一河一策”確保梅江河等河道水長清、環境更優美,河流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水清岸綠逐步彰顯。
不僅是西街,近年來秀山堅持深入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把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全面加快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城市,提升城市承載力、聚集吸引力、輻射帶動力。
“著力建設‘小而美’的秀山縣城?!痹搮^負責人表示,將堅持以城市更新為統攬,大力推動海綿城市、宜居城市高水平建設,著力推進城區城市路網進一步加密,城鎮基礎設施持續完善,城市人居環境全面改善,城市綜合交通樞紐明顯提升,打造集山水園林湖于一體的宜居宜業宜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