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昌區安富街道普陀村稻漁基地,實現了一水多用、稻蝦雙收。(攝于2023年7月10日)首席記者 龍帆 實習生 龍銳陽 攝/視覺重慶
我市近期出臺的《重慶市推進以區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提出,合理發展農產品主產區區縣城,推動開州、梁平、豐都、墊江、忠縣、潼南、榮昌加快建設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集聚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培育發展先進制造業,吸納更多農業轉移人口就地落戶,為有效服務“三農”、保障糧食安全提供支撐。
打造農產品主產區區縣城,我市有何優勢和基礎、如何布局?圍繞這一目標和相關任務,如何細化落實、分步完成?近日,重慶日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市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和相關區縣。
立足自然稟賦
整合特色資源
“七山二水一分田”是重慶發展農業的先天條件。山多、地少、立體氣候明顯——獨特的自然資源稟賦為我市發展“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特色農業產業,培育多種品質優良、名聲遠揚的農特產品,提供了重要基礎。
“《方案》的出臺可謂恰逢其時?!痹谑修r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看來,建設農產品主產區區縣城所涉及的7個區縣,均具有較好的農業發展基礎,且各有各的優勢產業,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促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升級的重要單元。
譬如,以忠縣為代表的長江三峽庫區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是全國柑橘的主產區和加工優勢產區。目前,我市柑橘種植面積達372萬畝,產量約358萬噸,總產值超300億元,先后培育了忠縣忠橙、云陽紅橙、奉節臍橙、巫山戀橙等一批優勢柑橘品牌。
又如,以豐都為代表的丘陵山地,擁有發展草食畜牧產業的良好基礎。圍繞打造“中國肉牛之都”,近年來,豐都縣依托全縣34家龍頭企業、31家專業合作社、800余個家庭牧場,建成集“牧草種植、肉牛養殖、鮮肉銷售、屠宰加工、糞污利用”等于一體的百億級肉牛全產業鏈,使現代畜禽產業成為提振縣域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目前,我市已圍繞檸檬、榮昌豬、柑橘、蔬菜、榨菜等產業,創建了7個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全市累計獲評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37個、認定市級“一村一品”示范村鎮1132個,推動特色農業發展邁上了新臺階。
“方案中特別提到了保障糧食安全,這意味著依托農產品主產區的建設,我們將進一步推動糧食擴種增產,守牢糧食耕地紅線,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笔修r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事實上,此次納入農產品主產區規劃的梁平、墊江都是我市的糧食主產區,兩地通過機械化推廣、品種改良等,極大提高了糧食種植效率,在“巴掌田”“雞窩地”中種出了更多的糧食。
梁平重點實施了高標準農田改造,實現糧食的機械化、規?;a,去年糧食播種面積達100.36萬畝,年產量35.49萬噸,在我市各區縣中名列前茅;墊江集中連片規劃、打造水稻制種基地,依托市農科院的科研力量,培育了“甬優4949”等水稻新品種,讓水稻的抗病性、耐高溫性進一步增強,全縣水稻制種規模全市領先,已建成水稻制種基地4萬畝,年產水稻種子300萬公斤,并遠銷東南亞、非洲和全國30個省市。
“接下來,我們要將這些特色資源整合起來,通過示范帶動,推進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同構,幫助相關區縣因地制宜做強1—2個主導產業和1—2個特色產業?!笔修r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
合理布局
創建50個國家農業現代化園區
在以區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進程中,我市具體如何布局農業產業?
“必須科學布局、分類指導,將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作為首要發展任務,集中政策、資金、土地、基礎設施等各類資源,優先建設現代農業體系?!笔修r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此,我市將加快構建“一軸三帶四區”空間格局,以建設成渝都市現代高效特色農業示范區為主軸,統籌優化布局優質糧油、健康養殖、綠色果蔬等產業集群,推進國家優質糧油保障基地、國家重要的生豬生產基地、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優質道地中藥材產業帶、長江上游柑橘產業帶、安岳潼南大足優質檸檬產業區、渝南綿廣蠶桑產業帶,以及全球泡(榨)菜出口和川菜產業、茶產業、竹產業基地、長江上游漁業產業帶建設。
“關鍵要加快園區建設?!睒s昌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近年來,圍繞“雙昌”合作示范園這一功能平臺,他們在川渝共養“一頭豬”的基礎上,又探索推進了川渝共耕“一塊田”,立足兩地資源特色,構建起“田里稻漁、土里糧果、山上油茶”的立體種養循環特色農業產業帶,打造川渝農業產業合作示范樣板。
自動投料、恒溫豬舍、零污排放…… 在榮昌區“雙昌”合作示范園區,由重慶榮昌、四川隆昌兩地示范共建的智慧種豬場已于今年6月正式建成,一排排“科技感”十足的智慧豬舍成為示范園區的新亮點。
榮昌隆昌同為優質豬種發源地和主產區,為了將兩地資源整合,“雙昌”合作示范園從兩地挑選了4家公司共同組建業主單位,建設了智慧種豬場?!奥摵瞎步ù蚱屏舜ㄓ逍姓^劃的界限和壁壘,力求達到‘1+1>2’的效應?!睒s昌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說,未來,依托西南大學、四川農業大學的科研力量,他們將在種源保護、種質創新等方面展開合作,聯手飼養榮昌白豬、內江黑豬,預計到2025年底,園區生豬出欄量將達20萬頭。
作為渝遂綿優質蔬菜生產帶的核心地區,潼南區則以涪江流域、渝遂綿高速為軸線,大力發展蘿卜、甘藍、鮮食玉米、辣椒、食用菌等特色產業,構建起“一核三區兩園”的現代蔬菜產業發展格局。預計到2025年,將建成100個蔬菜標準園、10萬畝標準化生產基地、1個市級蔬菜集約化育苗示范中心、“潼南綠”冷鏈物流及城市配送中心等,擦亮“西部綠色菜都”金字招牌。
市級層面,也將產業園區等平臺功能提升作為“以產興城、以城聚產”的重要抓手。據了解,今年我市將推進實施共建西南地區“國家糧倉”、國家優質商品豬戰略保障基地等重大項目,提質建設大足·安岳、梁平·開江、榮昌·隆昌現代農業合作示范園區,儲備一批合作示范園區,力爭到2025年,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園區(示范區)50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25個。
三產融合
增強區縣城“虹吸能力”
《方案》提出,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培育農產品加工業集群,培育一批鏈主龍頭企業,發展農資供應、技術集成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打造一批全國知名農產品品牌。
“換言之,就是要推動農業生產供應、精深加工、品牌價值的融合互補,以全產業鏈發展拓展農業增值增效空間,激發區域經濟新活力?!笔修r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解釋。
在他看來,打造農產品主產區區縣城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一環。因為農產品主產區區縣城以農產品特色產業和特色市場作為區域發展的基礎,大規模高強度的工業化和城鎮化開發受到相對嚴格的限制,縣域容納就業能力有限,難以承載較大規模的人口。而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可形成“種植養殖在鄉村、加工配送在縣城”的有效模式,把產業鏈主體留在縣城,從而吸納更多農業轉移人口就地落戶、就業。
事實上,早在今年初我市提出的圍繞“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中,食品及農產品加工業就被列為了三個5000億產業集群之一。
圍繞此,市政府作出了一系列規劃,近期出臺的《關于大力度推進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了以糧油、肉蛋奶、果蔬、休閑食品、預制菜、火鍋食材、中藥材等產業為重點,培育壯大一批“鏈主”企業,高水平建設一批農產品加工產業園,促進中小企業集聚;并發布了《支持食品及農產品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十條政策》,推動農產品加工企業向規?;?、標準化、產業化轉型升級。
在品牌打造方面,我市將繼續實施“三品一標”提升行動,重點打造“巴味渝珍”“三峽柑橘”“重慶火鍋”“重慶小面”系列公用品牌,讓更多區縣城農特產品叫響全國。譬如,在“巴味渝珍”品牌體系之下,各區縣形成了水果、茶葉、蔬菜、大米、禽蛋、休閑食品、調味品、中藥材及水產類、肉類等十大品牌系列,奉節臍橙、涪陵榨菜、榮昌豬品牌價值分別達182億元、147億元、37億元。
載體明確、體系加快構建,重慶區縣城的“虹吸能力”正逐步增強。
“我們正計劃推進二期、三期建設?!苯?,在位于墊江高新區的遇見小黃鴨中央廚房西部基地,負責人李戈指著眼前的一塊空地,信心滿滿地說。遇見小黃鴨是一家以生產休閑鹵味為主的食品加工企業,今年5月,公司中央廚房西部基地一期項目在墊江高新區投產,建立起從田間養殖、基地加工到門店直達的“采、供、產、銷”一體化閉環。
近年來,墊江縣緊扣農產品主產功能區定位,精準引進火鍋底料、肉制品、調味品等產業項目,加快打造集原料供應、食材加工、產品研發、冷鏈物流等為一體的預制菜加工產業園,吸納了大量外來人口和農村人口向城區匯聚。
開州區依托自然立體氣候,建立起全市最大單體山地生態有機茶園,吸引了數十家國內知名茶葉企業前來投資,并成功注冊了“巴渠云霧”和“巴渠春”兩個茶葉品牌。這幾年,得益于規?;?、集約化的發展,開州春茶逐漸從散裝批發到躋身高端市場,建立起以茶葉生產制作、休閑體驗采摘、民宿旅游體驗等多業態融合的全產業鏈集群,縣城“虹吸能力”逐步增強。(記者 左黎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