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新永川 攝/張坤琨
永川綜合保稅區首批貨物通關出區 攝/陳科儒
核心提示
7月25日,永川區委十五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將全面實施“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推動永川發展全面突破、整體成勢,在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和成渝中部地區崛起中展現新擔當、作出新貢獻。
永川為何要實施“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將怎樣實施“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
在“1+10+1”重大課題調研基礎上作出的新部署
永川“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即緊扣“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一大定位,錨定“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內陸改革開放示范區”三大發展目標,突出“國際物流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西部職教基地、西部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區域綜合服務高地”五大重點建設任務,著力打造雙城經濟圈橋頭堡、西部陸海新通道新樞紐、現代化新重慶重要增長極,也可稱之為“一城三區五地”建設。
據永川區負責人介紹,自市委六屆二次全會作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重慶決定以來,對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西部陸海新通道、推動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推動成渝中部地區加快崛起等方面作出系列戰略部署,賦予了永川新的發展定位、新的發展要求,永川“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就是根據這些新的發展定位、新的發展要求作出的工作部署。
從今年5月起,永川區委成立12個課題組,開展了“1+10+1”重大課題調研,圍繞永川總體發展思路迭代升級“1”為總課題,國際樞紐建設研究、現代制造業基地建設研究、城市能級提升研究等10個子課題和1個專項課題開展調研,最終形成了“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及相關重要工作的發展思路。
一大定位: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的“一”即緊扣“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一大定位。
該區明確,要在建設區域中心城市的基礎上,不斷強化產業體系、城鎮體系、開放合作、制度體系、基礎設施網絡的系統集成,促進重慶中心城區非核心功能有序紓解,為重慶升級區域發展戰略、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完善城市群結構、拓展發展新空間提供產業、人才、科技、土地要素資源保障等戰略支撐,全面提升永川城市規模能級、功能品質、影響力,更好輻射帶動周邊,有力支撐重慶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進程,凝聚起加快建設現代化新重慶的強大合力。
永川要建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主要包括三大內涵:
一是著力打造雙城經濟圈橋頭堡。要更好發揮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樞紐點、承載地、動力源作用,推動成渝之間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等各類要素在永川交互集聚,積極承接沿海產業轉移、中心城區城市功能疏解、周邊人口流動,全面增強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打造輻射帶動周邊發展的活躍增長極,提升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渝西地區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貢獻度。
二是著力打造西部陸海新通道新樞紐。要充分發揮地處共建“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西部陸海新通道國家戰略交匯的區位優勢和承東接西、連南接北、通江達海的交通優勢,向西高效聯動成都都市圈,接入川藏戰略通道,推動成渝相向發展,溝通巴基斯坦等南亞地區,向南經四川、云南接入孟中印緬地區,打開重慶南向出海出境新大門,向北暢通中歐班列,接入渝新歐、渝蒙俄通道,向東全面融入重慶1小時都市圈,構建“鐵公水空”多式聯運體系,做到輻射成渝、帶動西部、服務全國、融入全球。
三是著力打造現代化新重慶建設重要增長極。要對標新重慶“五個新”要求,發揮永川區位交通優越、地形地貌平坦、產業基礎扎實等優勢,集中布局大型產業基地、大型物流樞紐、大型商貿市場、高能級創新平臺、新型職教院校,促進人口、產業、公共服務集聚,做大經濟總量、做優增量、做活流量,打造輻射帶動周邊的重要增長極,為重慶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和整體競爭力貢獻更大力量。
三大目標:打造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內陸改革開放示范區
“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的“三”即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內陸改革開放示范區等三大目標。
在打造雙城經濟圈高質量發展先行區方面,一是推動產業能級全面提升,使產業體系更加完善,結構和布局更加優化,規模質量效益不斷提高,核心競爭力顯著增強,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水平明顯提升,形成一批千億級、五百億級、百億級現代產業集群。二是推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以重慶云谷·永川大數據產業園為核心聚集數字經濟企業1000家以上,從業人員規模突破5萬人。三是大力推動創新發展,力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超過600家,科技型企業總數超過3000家,引育10個以上的重大高能級科創平臺,國家高新區排名進入前50位。
在打造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樣板區方面,一是推動城市能級顯著提升,承載力、輻射力、影響力進一步增強,城區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萬人,城市整體設計感、現代感充分彰顯,互聯互通、智能綠色、管理協同、安全高效的現代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形成,國際樞紐城、現代田園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城、中國職教名城、西部科技影視名城、西部歡樂城等城市名片享譽全國,基本建成現代化教育強區、區域醫療中心,城市經濟品質、人文品質、生態品質、生活品質全面提升。二是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走在渝西乃至全市前列。三是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成效明顯,探索走出一條耕地保護與城市建設、形態重塑與功能重構的現代化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生活的新期待。
在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示范區方面。一是高標準建設對外開放平臺,增強永川國家高新區、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輻射帶動作用,搭建好“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產業轉移和產能合作平臺,積極推進海峽兩岸產業合作區建設,充分發揮永川綜合保稅區功能,打造西部加工制造中心、研發設計中心、物流分撥中心、檢測維修中心、銷售服務中心。二是加快區港聯動發展,開展“中歐班列”口岸貨物集拼、分撥作業,促進國際過境物流業務,拓展國際中轉業務,鼓勵開展轉口貿易、內銷分撥等業務。三是深化RCEP、東盟、中新等國際合作,力爭拓展全球貿易合作范圍,擴大RCEP經貿合作圈,鼓勵有條件的企業以東盟、中東歐為重點,“走出去”開展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培育壯大一批對外投資企業,不斷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
五大重點任務:建設國際物流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西部職教基地、西部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區域綜合服務高地
“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的“五”是五大重點任務,即建設國際物流基地、現代制造業基地、西部職教基地、西部數字經濟創新高地、區域綜合服務高地。
在建設國際物流基地方面,將依托臨江—朱沱國際樞紐建設,推動老成渝鐵路擴能改造、重慶鐵路二環線、西環線、渝宜鐵路、渝自、渝畢城際鐵路等建設,構建“米字型”鐵路網,提速永川至瀘州北線、永璧、永津等高速建設,形成“一環十二射”高速路網,提檔升級朱沱港,高效聯動重慶新機場,推動打造中緬通道、西部陸海新通道和中歐班列(重慶)新節點。做好樞紐帶通道、帶物流、帶經貿、帶產業文章,統籌陸港(臨江鐵路樞紐和公路物流樞紐)、水港(朱沱港區)、空港(重慶新機場國際貨運航空樞紐)優勢,謀劃布局大型現代物流基地、產業園區,健全集疏運體系,強化國際貿易功能集成,全面融入RCEP大市場,深度融入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在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中發揮重要作用。
在建設現代制造業基地方面,將堅持“工業立區、制造強區”,著力構建2515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優化產業布局,聚焦支柱產業、優勢產業、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強化“雙招雙引”,調整優化“鏈長制”,加快建鏈補鏈延鏈強鏈,推動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全面提升。加快建設國家裝備制造業備份基地,夯實國防軍工產業基礎,謀劃推進重點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產業鏈供應鏈、重大產業基礎設施在永備份,在保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中提升永川產業能級。
在建設西部職教基地方面,將堅持體系化、品牌化、網絡化、國際化方向,推動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注重特色發展、提質發展、規范發展,進一步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培優筑峰,構建終身陪伴的職業教育體系,建設開放共享的新型大學,打造一批具有永川辨識度、全國影響力的品牌院校、品牌專業,推動共建國際職教聯盟,創新辦學模式,提升教育水平,打造中國職教名城、成就工程師的城市,建設全國地區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供給區、職業教育綜合改革先行區、“產城職創”融合發展示范區。
在建設西部數字經濟創新高地方面,將著力構建數字經濟“13767”發展體系,加快完善數字經濟產業鏈條,構建完善數字產業生態體系,著力打造中國科技影視城、西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城、全國服務外包產業高地。加快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推動企業“智改數轉”,以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重塑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強力引擎。
在建設區域綜合服務高地方面,將圍繞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優化城市功能布局,著力打造集商貿物流、金融商務、文旅消費、科教創新、醫療健康、開放保稅功能于一體的區域綜合服務中心,加快建設區域消費中心城市,推動全區醫療服務水平、基礎教育水平、科技創新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不斷提升,更好為周邊地區提供全方位、高品質服務保障,發揮集聚輻射帶動作用。
該區負責人表示,圍繞“一三五”總體發展思路,永川區將以六大能級提升行動為路徑抓手,著力推進產業能級、城市能級、基礎設施能級、改革開放創新能級、生態環境保護能級、生活品質能級大幅躍升,推動永川發展全面突破、整體成勢。(賀娜 姚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