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9日,由國家文物局、重慶市人民政府主辦的“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在大足區開幕。來自中國、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尼泊爾、挪威、英國等國的石窟寺領域專家學者匯聚一堂,圍繞“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這一主題,共話石刻保護之路。
大足石刻是9至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后一座豐碑,1999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座藝術寶庫有何魅力?主辦方特意在論壇開幕前組織了大足石刻探秘之旅。專家們饒有興致地觀賞了8K球幕電影《大足石刻》,探訪大足石刻文物醫院,參觀寶頂山等石刻,身臨其境感受大足石刻保護利用新成果。
“這里非常雄偉壯觀,我對大足石刻和這里的保護工作印象深刻?!敝蒙韺氻斏绞?,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挪威國家委員會委員塞西莉·克里斯蒂娜·夏洛特·史密斯·克里斯滕森笑容滿面,對眼前的石刻瑰寶贊不絕口。
尼泊爾藍毗尼佛教大學考古系主任、客座教授巴桑塔·古馬爾·比達里同樣被大足石刻之美震撼了,“大足石刻非常獨特,人類竟然有如此美妙的創造,這讓人難以置信?!?/p>
“這些年,大足石刻保護利用工作在全國走得比較靠前?!敝袊幕z產研究院研究員詹長法說,我國石窟寺分布廣泛、規模宏大、體系完整,在大足舉辦的“石窟寺保護國際論壇”將推動石窟寺保護國際合作,助力更多石窟寺“延年益壽”。
論壇開幕后,9位國內外專家作了主旨報告。專家們一致認為,氣候變化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在此背景下,探討“氣候變化背景下的石窟寺保護”非常必要。
大足正唱響“精美的石刻會說話”。大足區委書記陳一清說,大足區將以此次論壇為新的契機和動力,進一步提升大足石刻保護水平,全面加強對外交流合作,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時代華章。(記者 趙迎昭 實習生 江之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