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雄在水稻田里施肥。市農業農村委供圖
科技帶來的生產力有多強?7月25日,由重慶市委農業農村工委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的“青年干部上講堂”活動上,市農科院的姚雄講述了如何發揮農科優勢,賦能鄉村振興的一線故事。
姚雄是市農科院的水稻科技人員,也是剛剛完成鄉村振興駐村工作的一名第一書記。2021年5月14日,姚雄積極響應組織號召,作為市委辦公廳鄉村振興幫扶集團的其中一員,前往酉陽縣龍潭鎮桐嶺村開展為期2年的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駐村幫扶工作。
姚雄記得剛到村委,就看到一位蹲在院壩邊上的小伙子跑過來。這個小伙子叫李高飛,帶著幾十個脫貧戶種了百余畝水稻。他拉著姚雄的手,希望能推薦點新品種,帶領脫貧戶把當地大米賣出個好價錢。
在隨后的2周時間里,姚雄和村干部一起,到8個村民小組開展了入戶走訪。通過一天天的入戶走訪,姚雄熟悉了地形村貌,記下了村情民意,更選準了水稻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突破口。
5月28日,姚雄用皮卡車從永川區來蘇鎮運來晚播秧苗,開展新品種引進試驗。9月20日,3畝水稻試驗田獲得豐收,畝產稻谷490公斤,較鄰田畝增產54公斤。10月16日,稻米測試結果表明,桐嶺村試種的“渝香203”大米口感得分86.5分,16項農殘指標全部未檢出,品質達到國標一級,稻米以6元每斤的價格在當月就完成了線上銷售。
試驗田的成功,極大的鼓舞了全村干部群眾振興井崗大米產業的信心和熱情。11月開始,全村老百姓自發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每天清晨,姚雄和群眾一起爬山走路、開荒種田。餓了,就和群眾一起啃個油粑粑;渴了,就喝一口甘冽的山泉水;累了,就在樹蔭下的石頭上打個盹。通過4個多月的艱苦奮斗,1100余畝梯田如期完成復耕。
2022年4月10日,在播種育秧之際,姚雄親自設計的“酉丘田大米”等商標成功獲批。5月20日,新開荒的梯田全部種上了市農科院培育的渝香203、渝香優8133等水稻新品種,無論是播栽期,育秧技術,還是栽插技術及病蟲害防控,姚雄都根據當地自然氣候作了較大的改進,極大減少了用工和成本。并進一步通過“農科黨建+”引領下的“強班子、育人才、興產業”支部共建共幫共促活動,在全村開展技術講座和技能實訓,培育壯大生產經營主體,培養造就鄉村振興職業經紀人、帶頭人。
9月12日,桐嶺村600米海拔的260畝水稻科技示范片平均畝產557.6 kg,較對照平均畝產510公斤增產9.3%。9月22日,桐嶺村900米海拔的120畝水稻科技示范片平均畝產488.9 kg,較對照平均畝產440公斤增產11.1%。12月13日,桐嶺村的“酉丘田大米”、“長優大米”雙雙榮膺“2022年度酉陽縣十大好吃大米榮譽稱號”。大米銷售價格達到8-10元/斤,聯動114戶農戶發展,每畝梯田平均收入1700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首次突破10萬元。
如今,姚雄結束了駐村工作,但是他留下的“科研創新團隊+村域產業+集體經濟+農戶”的產業聯農帶農富農模式依然在當地發揮作用,助推鄉村振興。(記者 趙紫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