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13日是全球胃腸間質瘤關愛日。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胃腸腫瘤中心主任孫浩表示,胃腸間質瘤雖然發病率低,但病癥具有隱匿性,一旦發現患病往往是中晚期,容易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定期做胃腸鏡檢查可以實現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胃腸間質瘤(GIST)是胃腸道最常見的間葉細胞腫瘤,占全部胃腸道腫瘤的1%至3%,是一類具有惡性潛能的腫瘤。胃腸間質瘤可發生在人體任何部位、任何器官,但以胃腸道最常見?!睂O浩介紹。
胃腸間質瘤主要病因是KIT或PDGFRA基因激活突變,基因突變導致酪氨酸激酶異常持續地激活,從而向下游傳導信號,導致腫瘤細胞不斷生長。
胃腸間質瘤和其他消化道的腫瘤一樣,早期通常無典型癥狀,主要表現為體檢或者檢查其他胃腸道疾病時發現的胃部黏膜下隆起。胃腸間質瘤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能出現腹痛、腹脹、嘔吐、腹部包塊、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貧血、消瘦、乏力等癥狀。
如何在早期發現胃腸間質瘤?孫浩建議,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現不明原因的消化系統癥狀,應及時就診。臨床發現及初步診斷胃腸間質瘤的檢測方法主要是消化內鏡(包括胃鏡、結直腸鏡)檢查、超聲內鏡檢查、腹部CT與MRI檢查。(陳雨 蔡可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