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ukdct"><em id="ukdct"></em></track>

    <optgroup id="ukdct"><em id="ukdct"><pre id="ukdct"></pre></em></optgroup>
    <acronym id="ukdct"></acronym>
    <legend id="ukdct"></legend><legend id="ukdct"><i id="ukdct"><del id="ukdct"></del></i></legend>
  1. <track id="ukdct"><i id="ukdct"></i></track>
  2. <ol id="ukdct"></ol>
    1. <acronym id="ukdct"></acronym>
        首頁 > 正文
        561.78畝良田“重生”記

          公益訴訟檢察官對災毀地復墾情況進行整體評估。合川區檢察院供圖

          6月中旬,第33個全國“土地日”,在合川區太和鎮富金村災毀土地復墾回訪現場,檢察官腳下是一片平整的土地。

          難以想象,這里竟曾是一片溝壑縱橫的洪災損毀地。

          最高人民檢察院近日發布了第二批督促整治非法采礦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重慶市人民檢察院第一分院督促治理的合川區太和鎮富金村洪水沉積砂及災毀地復耕行政公益訴訟案成功入選。最高檢評價該案的典型意義時這樣描述:通過公益訴訟履職,促進有關職能部門從“缺位不管”到“補位都管”,探索建立了具有示范效應的全民所有自然資源缺乏監管主體時的所有者補位管理機制,并積極推動將災毀地保護納入了地方立法規劃。

          最高檢通報線索

          無人機畫面驚現耕地毀損

          2021年3月,一則由最高檢通報的“長江非法采砂破壞國家礦產資源和生態環境”案件線索被逐級交辦至重慶市合川區檢察院。自此,重慶市三級檢察機關整體聯動,迅速抽調干警成立專案組展開初查。

          在涪江富金壩航電樞紐河段調查時,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檢察官劉昌強在無人機顯示屏上看到的畫面觸目驚心——靠近江岸的耕地已經被挖出多處六七米深的坑凼和溝壑,土地表面沉積砂被整體挖采約2米的厚度,在江的右岸綿延著一座棄土堆成的山丘……辦案組隨即將破壞現狀進行截圖,固定證據。

          如此規模的損毀地因何而來?帶著問題,辦案組走訪了當地11個社以及合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區水利局等多家單位,逐漸摸清了來龍去脈。

          原來,2020年8月,受強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太和鎮岸線近千畝耕地被淹沒。洪水消退后,部分沿江河岸、土地表面沉積了大量河砂,其中富金村蔬菜基地等區域土地及河岸上沉積砂約130萬噸,災毀地面積達474.69畝。

          檢察建議發出

          災毀地增加近百畝良田

          2021年8月,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向合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制發訴前檢察建議,建議依法全面履職,對太和鎮洪災損毀土地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及整治復墾工作,對洪水沉積砂進行有效監管。

          讓富金村九社社長、83歲的龔祥明大爺沒想到的是,檢察機關介入災毀土地復墾,比村民們原本預計修復的災毀面積多出了近百畝。

          劉昌強介紹,復墾整治工作涉及面積廣、工程復雜、難度較大,為此,檢察機關與多個職能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回訪施工現場,了解復墾進度,同時邀請市水利專家、農業專家實地“把脈”,推動攻破整治工作中出現的難點、痛點。

          經過充分論證,2022年5月,富金村災毀地整治項目被確定為短期應急搶險和長期耕地復墾兩個階段,涉及修建堤壩、場地平整、渣土續坡、種植土回填復耕、緩坡綠化等多項治理措施。

          2022年8月,富金村災毀地整治附屬工程短期應急搶險項目完工,一條長度約2500米的攔水壩通過職能部門驗收,從此,富金村可以告別每年汛期的洪水之擾。

          2022年9月,二期復墾項目經合川區發展改革委立項,于同年12月開工建設。

          目前,富金村災毀地整治工程已經全部完工,561.78畝土地目前熟土覆蓋最低在40厘米,通過驗收后將全部返還到各村社,這比方案中預計修復災毀耕地多了近百畝。

          更讓村民們驚喜的是,復墾項目還同步配備5000余米生產便道,4300余米河道護坡……

          “這里以前一大片都是白蘿卜,畝產量高達五六噸。大家再加把勁精耕細作,一定再挑上‘金扁擔’!”村民們信心十足。

          推動地方立法

          災毀地復耕成基層治理新課題

          辦理這起災毀地保護治理案件,涉及到鄉鎮、國土資源、農林水務等多個部門,但因洪水沉積砂資源保護及災毀地復耕是江河流域沿線基層治理新課題,沒有現成案例或經驗可循。

          如何凝聚合力、破解監管難題?

          重慶市檢察院第一分院對近年來轄區通過公益訴訟辦案發現的自然資源和土地管理領域系列問題進行系統梳理,并在市檢察院指導下,向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發出社會治理檢察建議,促請市級行政機關加大對基層整改工作的指導督促,防止國有自然資源流失。

          合川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已出臺相關實施方案,探索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補位機制。

          重慶市檢察院檢察五部主任彭勁榮介紹,市檢察院還依托案件辦理,在重慶市啟動土地管理的地方立法程序時主動對接,建議增加自然災害造成耕地損毀或破壞的修復治理規范,明確修復主體和修復義務等事項,推動地方立法加強對新型國有資源保護。

          目前,《重慶市土地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已采納檢察機關意見并進入立法程序。

        編輯: 陶玉蓮
        版權所有 新華網重慶頻道
        美国性XX大片

          <track id="ukdct"><em id="ukdct"></em></track>

          <optgroup id="ukdct"><em id="ukdct"><pre id="ukdct"></pre></em></optgroup>
          <acronym id="ukdct"></acronym>
          <legend id="ukdct"></legend><legend id="ukdct"><i id="ukdct"><del id="ukdct"></del></i></legend>
        1. <track id="ukdct"><i id="ukdct"></i></track>
        2. <ol id="ukdct"></ol>
          1. <acronym id="ukdct"></acronym>